ZHT/Prabhupada 0230 - 根據韋達文明,社會有四個部分: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Created page with "<!-- BEGIN CATEGORY LIST --> Category:1080 Chinese (traditional) Pages with Videos Category:Prabhupada 0230 - in all Languages Category:ZHT-Quotes - 1974 Categor...") |
m (Text replacement - "(<!-- (BEGIN|END) NAVIGATION (.*?) -->\s*){2,}" to "<!-- $2 NAVIGATION $3 -->") |
||
Line 6: | Line 6: | ||
[[Category:ZHT-Quotes - in Germany]] | [[Category:ZHT-Quotes - in Germany]] | ||
<!-- END CATEGORY LIST --> | <!-- END CATEGORY LIST --> | ||
<!-- BEGIN NAVIGATION BAR -- DO NOT EDIT OR REMOVE --> | <!-- BEGIN NAVIGATION BAR -- DO NOT EDIT OR REMOVE --> | ||
{{1080 videos navigation - All Languages| | {{1080 videos navigation - All Languages|Chinese (traditional)|ZHT/Prabhupada 0229 - 我希望見到一位門徒已經了解奎師那的哲學|0229|ZHT/Prabhupada 0231 - Bhagavan的意思是祂是整個宇宙的原主|0231}} | ||
<!-- END NAVIGATION BAR --> | <!-- END NAVIGATION BAR --> | ||
<!-- BEGIN ORIGINAL VANIQUOTES PAGE LINK--> | <!-- BEGIN ORIGINAL VANIQUOTES PAGE LINK--> | ||
Line 43: | Line 41: | ||
那就被稱為靈性主義。 因此 Arjuna 猶豫和另一方作戰是因為 | 那就被稱為靈性主義。 因此 Arjuna 猶豫和另一方作戰是因為 | ||
他與他們有身體上的關聯。 Arjuna 和 Kṛṣṇa 之間在探討這點, | 他與他們有身體上的關聯。 Arjuna 和 Kṛṣṇa 之間在探討這點, | ||
但這是友善的討論。 因此,當 Arjuna 瞭解到單純地友誼性的討論無法解決問題,他成為祂的門徒。 Arjuna 臣服於 Kṛṣṇa, śiṣyas te 'ham śādhi māṁ prapannam: ([[Vanisource: | 但這是友善的討論。 因此,當 Arjuna 瞭解到單純地友誼性的討論無法解決問題,他成為祂的門徒。 Arjuna 臣服於 Kṛṣṇa, śiṣyas te 'ham śādhi māṁ prapannam: ([[Vanisource:BG 2.7 (1972)|博伽梵歌 2.7]]) “我親愛的 Kṛṣṇa,一直以來我們以朋友的方式說話。現在我成為您的常規門徒。 仁慈地透過訓示拯救我。我該做什麼? ” 所以,當這個情況到來,Kṛṣṇa 如下這般建議 Arjuna : śrī-bhagavān uvāca. 現在,它在這兒說...誰在對 Arjuna 說話? 作者或是 Bhagavad-gītā 的記錄員... | ||
Bhagavad-gītā 是由 Kṛṣṇa 所講述的。 它是 Kṛṣṇa 和 Arjuna 間的談話,而它被 Vyāsadeva 記錄下來,再之後成為書籍。 就如當我們說話時,對話被記錄下來, | Bhagavad-gītā 是由 Kṛṣṇa 所講述的。 它是 Kṛṣṇa 和 Arjuna 間的談話,而它被 Vyāsadeva 記錄下來,再之後成為書籍。 就如當我們說話時,對話被記錄下來, | ||
稍後以書本的形式被出版印刷。 因此在這本書中它說,bhagavān uvāca. Vyāsadeva 是作者,他未曾說,“我說。” 他說,bhagavān uvāca -“ 而至尊人格首神說。” | 稍後以書本的形式被出版印刷。 因此在這本書中它說,bhagavān uvāca. Vyāsadeva 是作者,他未曾說,“我說。” 他說,bhagavān uvāca -“ 而至尊人格首神說。” | ||
<!-- END TRANSLATED TEXT --> | <!-- END TRANSLATED TEXT --> |
Latest revision as of 23:46, 1 October 2020
Lecture on BG 2.1-5 -- Germany, June 16, 1974
所以這是 Arjuna 和 Kṛṣṇa 在 Kurukṣetra 戰場上的對話。 討論的主題是雖然已經宣戰, Arjuna, 當他實際發現“在另一方的是我的親屬們”,他如何能殺他們呢? Kṛṣṇa 建議"每個人都必須履行他的規定職責 不考慮任何個人的得或失。” 根據韋達文化,社會有四個階層。 世界上的各個地方都有一樣的區別。 這是非常自然的。 就如我們可以從我們自身學習,這是頭、那是手臂、那是肚子而那是腿, 同樣地,在社會中一定會有人的階層 - 哪一類的人應該被視為腦袋, 另一階層的人應該保護社會免於危險, 另一階層的人善於生產糧食穀物 並給予乳牛保護並做交易。 所以...而其他的人,無法向首腦一樣工作, 也無法如保護者使人免於危險, 亦無法生產糧食穀物或保護乳牛, 他們被稱為 śūdras: 就如你無法避免,讓你的身體完整, 腦袋部門、手臂部門, 肚子部門和走路或工作部門。 所以 Arjuna 屬於給社會提供保護的那個族群。 因此當他推辭作戰, Arjuna, 當他拒絕作戰, 在那個時刻 Kṛṣṇa 給他建議“作戰是你的職責。” 一般而言殺戮是一點兒也不好, 但當有敵人,侵略者, 那麼殺侵略者並非罪惡。 所以在 Kurukṣetra 戰場的另一邊, 他們成了相對於 Arjuna 這方的侵略者。 此刻,這是 Bhagavad-gītā 的建立。 真正的目的是教導 Arjuna 關於靈性的瞭解。 靈性理解意味著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靈魂。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靈魂, 那靈性理解又在那兒? 人們太過全神貫注於身體。 這被稱為唯物主義。 但當你瞭解什麼是靈魂並依此而活動, 那就被稱為靈性主義。 因此 Arjuna 猶豫和另一方作戰是因為 他與他們有身體上的關聯。 Arjuna 和 Kṛṣṇa 之間在探討這點, 但這是友善的討論。 因此,當 Arjuna 瞭解到單純地友誼性的討論無法解決問題,他成為祂的門徒。 Arjuna 臣服於 Kṛṣṇa, śiṣyas te 'ham śādhi māṁ prapannam: (博伽梵歌 2.7) “我親愛的 Kṛṣṇa,一直以來我們以朋友的方式說話。現在我成為您的常規門徒。 仁慈地透過訓示拯救我。我該做什麼? ” 所以,當這個情況到來,Kṛṣṇa 如下這般建議 Arjuna : śrī-bhagavān uvāca. 現在,它在這兒說...誰在對 Arjuna 說話? 作者或是 Bhagavad-gītā 的記錄員... Bhagavad-gītā 是由 Kṛṣṇa 所講述的。 它是 Kṛṣṇa 和 Arjuna 間的談話,而它被 Vyāsadeva 記錄下來,再之後成為書籍。 就如當我們說話時,對話被記錄下來, 稍後以書本的形式被出版印刷。 因此在這本書中它說,bhagavān uvāca. Vyāsadeva 是作者,他未曾說,“我說。” 他說,bhagavān uvāca -“ 而至尊人格首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