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T/670103 演講 - 聖帕布帕德甘露語 紐約: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No edit summary
 
Line 2: Line 2:
[[Category:ZHT/甘露點滴 - 1967]]
[[Category:ZHT/甘露點滴 - 1967]]
[[Category:ZHT/甘露點滴 - 紐約]]
[[Category:ZHT/甘露點滴 - 紐約]]
{{Audiobox_NDrops|ZHT/Chinese (traditional) - 聖帕布帕德甘露語|<mp3player>https://s3.amazonaws.com/vanipedia/Nectar+Drops/670103CC-NEW_YORK_ND_01.mp3</mp3player>|"從靈性角度來看, 這個年代Kali-yuga 的人, 他們是不幸的.  關於他們的描述,在Śrīmad-Bhāgavatam 《聖典博伽瓦譚》第一篇·第二章(SB 1.2)中給予了描述- 人們壽命短、他們的生命期間是短暫的,且他們在靈性覺悟方面非常緩慢. 人體生命形式是特別為了靈性覺悟,但他們卻遺忘生命的目的. 他們非常認真的維持這個軀體所需,而那個不是他. 而如果有人對品嚐些許靈性覺悟感到興趣,他們就受到誤導."|Vanisource:670103 - Lecture CC Madhya 21.01-10 - New York|670103 - 演講 CC Madhya 21.01-10 - 紐約}}
{{Audiobox_NDrops|ZHT/Chinese (traditional) - 聖帕布帕德甘露語|<mp3player>https://s3.amazonaws.com/vanipedia/Nectar+Drops/670103CC-NEW_YORK_ND_01.mp3</mp3player>|"從靈性角度來看, 這個卡利年代(Kali-yuga)的人, 他們是不幸的.  關於他們的描述,在《聖典博伽瓦譚》第一篇·第二章(Śrīmad-Bhāgavatam -SB 1.2)中給予了描述- 人們壽命短、他們的生命期間是短暫的,且他們在靈性覺悟方面非常緩慢. 人體生命形式是特別為了靈性覺悟,但他們卻遺忘生命的目的. 他們非常認真的維持這個軀體所需,而那個不是他. 而如果有人對品嚐些許靈性覺悟感到興趣,他們就受到誤導."|Vanisource:670103 - Lecture CC Madhya 21.01-10 - New York|670103 - 演講 CC Madhya 21.01-10 - 紐約}}

Latest revision as of 12:33, 21 October 2022

ZHT/Chinese (traditional) - 聖帕布帕德甘露語
"從靈性角度來看, 這個卡利年代(Kali-yuga)的人, 他們是不幸的. 關於他們的描述,在《聖典博伽瓦譚》第一篇·第二章(Śrīmad-Bhāgavatam -SB 1.2)中給予了描述- 人們壽命短、他們的生命期間是短暫的,且他們在靈性覺悟方面非常緩慢. 人體生命形式是特別為了靈性覺悟,但他們卻遺忘生命的目的. 他們非常認真的維持這個軀體所需,而那個不是他. 而如果有人對品嚐些許靈性覺悟感到興趣,他們就受到誤導."
670103 - 演講 CC Madhya 21.01-10 -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