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User:Sahadeva/Sandbox chinese test

Revision as of 11:18, 7 October 2017 by Sahadeva (talk | contribs) (Created page with "==== TEXT 1 ==== <div class="devanagari"> :धृतराष्ट्र उवाच :धर्मक्षेत्रे कुरुक्षेत्रे समव...")
(diff) ← Older revision | Latest revision (diff) | Newer revision → (diff)

TEXT 1

धृतराष्ट्र उवाच
धर्मक्षेत्रे कुरुक्षेत्रे समवेता युयुत्सवः ।
मामकाः पाण्डवाश्चैव किमकुर्वत सञ्जय ॥१॥
dhṛtarāṣṭra uvāca
dharma-kṣetre kuru-kṣetre
samavetā yuyutsavaḥ
māmakāḥ pāṇḍavāś caiva
kim akurvata sañjaya

SYNONYMS

dhåtaräñöraù uväca-兌塔瓦施陀說/dharma-kñetre-在朝聖的地方/kuru-kñetre-在名叫庫茹柴陀的地方/samavetäù-集結/yuyutsavaù-想打仗/mämakäù-我方(我的兒子們)/päëòaväù-潘杜的兒子們/ca-和/eva-必定/kim-什麼/akurvata-他們做了/saïjaya-桑佳亞啊

TRANSLATION

譯文  兌塔瓦施陀問﹕桑佳亞啊!我的兒子和潘杜的兒子都想打仗。他們集結在聖地庫茹柴陀後做了什麼?

PURPORT

  要旨  廣為流傳的《博伽梵歌》(Bhagavad-gétä),講述的是有關神的科學。專門讚頌《博伽梵歌》的作品《博伽梵歌的榮耀》(Gétä-mähätmya),對《博伽梵歌》進行摘要並指出:人們應該在聖奎師那(Çré Kåñëa)奉獻者的幫助下仔細閱讀《博伽梵歌》,應該嘗試不帶個人動機地去理解它。《博伽梵歌》裡有如何清楚地去理解它的實例,即:阿爾諸納(Arjuna)通過直接從至尊主那裡聆聽《博伽梵歌》而理解了祂的教誨。人如果有幸能在師徒傳承中理解《博伽梵歌》,不帶個人動機地去解釋它,將勝於研究所有的韋達(Veda)知識,學習世上所有的經典。讀者會發現,《博伽梵歌》不僅包含了所有其它經典的內容,也包含了其它經典所沒有的內容。這就是《博伽梵歌》的特點。《博伽梵歌》因為是至尊人格首神——聖主奎師那直接講述的,所以是完美的有關神的科學。

《瑪哈巴茹阿特》(Mahäbhärata,《摩訶婆羅多》)中所描述的兌塔瓦施陀(Dhåtaräñöra)和桑佳亞(Saïjaya)談話的主題,構成了這門偉大哲學的基本原理。這門哲學是至尊主為指導人類而在這個地球上親自講述的。自遠古的韋達時代以來,至尊主講述這門哲學的地方——庫茹柴陀(Kurukñetra)戰場,就一直是個聖地。

“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dharma-kñetra)”一句意義重大,因為在庫茹柴陀戰場上,至尊人格首神站在阿爾諸納一邊。兌塔瓦施陀很懷疑他兒子們是否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因此疑惑地問秘書桑佳亞“他們做了什麼”。他確信弟弟潘杜(Päëòu)的兒子和自己的兒子之所以聚集在庫茹柴陀戰場上,是為了決一死戰。他提出這個問題是有用意的。他不希望兒子們對侄子們妥協,想明確地知道兒子們在戰場上的命運。戰爭安排在庫茹柴陀這個韋達經中提到的聖地進行(連天堂星球的居民也來此朝聖),兌塔瓦施陀因此害怕聖地會影響戰爭的結局。他清楚地知道:由於阿爾諸納和潘杜其他的兒子天生品德高尚,聖地將會對他們有利。桑佳亞是維亞薩(Vyäsa)的學生。他憑老師的仁慈,能坐在兌塔瓦施陀的房間 觀看戰場上的一切。因此,兌塔瓦施陀向他詢問戰場上的情況。

潘達瓦(Päëòava)兄弟與兌塔瓦施陀的兒子們本屬同一個家族,但兌塔瓦施陀通過故意只把自己的兒子稱為庫茹們(Kurus),來把潘杜的兒子與家族繼承權分開,從而暴露了他的用心。我們在此可以看出兌塔瓦施陀與他侄子(潘杜之子)的特殊關係。 在事件一開始就可以預料,當宗教之父聖奎師那出現在庫茹柴陀這片宗教的土地上時,像雜草一樣的兌塔瓦施陀之子杜尤丹(Duryo-dhana)及其他人必會被剷除,以尤帝士提爾(Yudhiñöhira)為首的虔敬之士必恢復他們合法的地位。“進行宗教儀式的地方(dharma-kñetre)”和“在名叫庫茹柴陀的地方(kuru-kñetre)”這兩句話,除了具有歷史上和韋達文化上的重要性之外,還有這樣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