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T/Prabhupada 0021 - 這個國家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離婚

The printable version is no longer supported and may have rendering errors. Please update your browser bookmarks and please use the default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Lecture on SB 6.1.26 -- Honolulu, May 26, 1976

因此,這是普遍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都忙於這些物質活動中, 然而物質活動的基本原則是(梵文)gṛhastha,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根據韋達(吠陀)系統,或任何地方, 生活的責任是供養妻子,孩子. 每個人所從事的,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職責. "供養家庭,這是我的職責. 盡可能的舒適.那是我的職責" 沒有人想到這種職責甚至連動物都在履行. 牠們也有小孩,牠們餵養,有什麼不同? 因此這裡用一個字(梵文)mūḍha.Mūḍha的意思是驢子. 一個人從事於這樣的職責,(梵文)bhuñjānaḥ prapiban khādan. Prapiban. (梵文)Prapiban的意思是喝,(梵文)bhuñjānaḥ的意思是吃. 有時吃,有時喝,(梵文)khādan,有時嚼,(梵文)carva casya raja preya. 有四種可以吃的. 有時後我們嚼,有時後我們舔,有時後我們吞,有時後我們喝. 因此有四種類型的糧食. 因此我們唱(梵文)catuḥ vidhā śrī-bhagavat-prasādāt (梵文)Catuḥ vidhā 的意思是四個種類 我們供奉神像很多的食物介於這四種類型之中 有時後是咀嚼,有時後是舔食,有時後是吞食. 像那樣子.因此(梵文)bhuñjānaḥ prapiban khādan bālakaṁ sneha-yantritaḥ 父母親照顧孩子們,怎樣給他們糧食. 我們看過母親雅修妲在餵奎師那. 同樣的,這是不同的. 我們餵食一般的孩子. 貓和狗也會做. 但次母親雅修妲是餵奎師那. 同樣的程序. 程序沒有不同,但是一個是以奎師那為中心另一個是以於虛幻想像為中心 那是不同的 當以奎師那為中心,那就是靈性的, 然而當以虛幻想像為中心,那就是物質的. 物質之間沒有不同,這是不同的. 有......就像色慾的渴望與愛,純粹的愛. 色慾的渴望與純粹的愛之間有什麼不同? 這裡我們交往,男人和女人,帶著色慾的渴望交往, 奎師那也跟牧牛姑娘們交往. 膚淺的看來是一樣的. 然而不同的是什麼? 因此這不同處已經被永恆的柴坦亞經(Caitanya-caritāmṛta)的作者解釋 那麼色慾的渴望與愛之間的不同是什麼? 那已經被解釋了. 他說,(梵文) ātmendriya-prīti-vāñchā-tāre bali 'kāma' (永恆的柴坦亞經 Adi 4.165) "當我想滿足我的感官,那就是(梵文)kāma" 但是(梵文)kṛṣṇendriya-prīti-icchā dhare 'prema' nāma "然而當我們想滿足奎師那的感官,那就是愛,純愛(prema)" 那就是不同之處. 這裡是物質世界,沒有愛 因為男人和女人,他們沒有概念"我跟這男人交往, 這男人與我一起滿足慾望" 不,"我將滿足我的慾望"這是基本原則. 這男人是這樣想的"與這個女人交往,我將滿足我的感官慾望" 女人在想"經由與這男人交往,我應該可以滿足我麼慾望" 因此在西方文化裡這是非常明顯的, 一旦在個人感官滿足上出現困難時,馬上離婚. 這是心理學,為什麼在這國家那麼多的離婚. 發生的根源是"一旦我不感到滿足,那麼我就不要了" 這個在聖典柏伽瓦譚中指出:(梵文)dāṁ-patyaṁ ratim eva hi 在這個年代,丈夫和妻子的意義是性慾的滿足,個人的. 毫無疑問的:"我們應該在一起, 我們應該經由訓練如何滿足奎師那來使奎師那滿足" 那就是奎師那意識運動.